行业动态

2014全国最美基层图书馆:海宁市图书馆

21 june

海宁市图书馆:“2014最美基层图书馆”

10月10日,由文化部主办的“2014年中国图书馆年会”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,开幕式上,海宁市图书馆被文化部授予“2014最美基层图书馆”称号、全国仅有十家图书馆获此殊荣,浙江省只有海宁一家。

海宁图书馆的历史追溯于清光绪三十年(公元1904)。当年四月,在钱塘江北岸,士绅祝鼎、周承德、朱宗莱等8人在盐官镇海神庙水仙阁建立了“海宁州图书馆”。

据介绍,海宁市图书馆新馆年内开馆,而在这之前海宁市图书馆已经被评上“最美基层图书馆”。可见“最美”并非因为硬件设施多么高大上,而是软件服务超一流,在全国县(市)级图书馆里“高人一等”。

文化圈

叶嘉莹感叹年轻人空守诗词宝藏

今年教师节前的9月9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说:“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。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。这些诗词从小就嵌在学生们的脑子里,会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。”随着自上而下的提倡,复兴传统文化成为热潮。前不久,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叶嘉莹的《人间词话七讲》,市场反响和读者评价都很好。

叶嘉莹先生是中国古典诗词大家。1924年,叶嘉莹出生在旧日北京一个古老的家族,祖父曾在清朝为官,他们原本祖居于叶赫地,本姓叶赫那拉,又称叶赫纳兰,与著名饮水词人纳兰成德源出一家。因民国以后废除满族姓氏,方简化为“叶”字。90岁高龄的叶嘉莹,谈到当下年轻人对古典诗词的疏远,她说,“你们这些年轻人真是空守中国的诗词宝藏,如入宝山,空手而归。”从事了70年教学工作的叶先生,众多头衔中最看重的是诗词讲师,余下时光里她依旧想站在讲台上,做一个中国古典诗词的“摆渡者”。

鲁奖得主、河北诗人陈超跳楼自杀

10月30日晚,河北省作协副主席、著名诗人、诗评家陈超从16楼纵身跃下,结束了自己56岁的生命。陈超生前为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,学校官方微博随后发布悼念消息。

对于陈超死因网上猜忌众多,但种种猜测都少不了与“河北作协的副主席”这个职位有关。有知情人爆料陈超生前曾遭受过排挤,为人太过直率,不懂得拐弯抹角,得罪了人都不自知。

陈超的学生马庆云10月31日专门写了一篇长文为陈超正名,称其自杀与他的职位无关。但他同时指出陈超的儿子自小便患有智力障碍疾病,生活无法自理,陈超工作繁忙却仍需每天面对智障的儿子,内心的凄苦实在不是常人能以言说。

出版界

张学良口述历史第五大版本出版

张学良于2001年10月15日在美国夏威夷逝世,将所有档案、文献资料捐赠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珍本和手稿图书馆,该馆特辟毅荻书斋存藏。张之丙姐妹的采访记录也在其中。由此而来的《张学良口述历史(访谈实录)》被认为是“真正属于有计划、有准备、较为系统的访谈”的第五版本。

学者杨天石认为这本书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张学良的内心世界。例如,人们熟知,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,日军进攻沈阳北大营,张学良下令不抵抗,导致沈阳失守,东北三省沦陷。关于此,张学良明确肯定:“大概是9月,我是在医院下的命令。”张学良当时是怎样想的呢,书里张学良也给了说法。

吉井忍的电子书出纸版了

嫁给中国人的日本媳妇吉井忍,近年开始代替来自日本的加藤嘉一成为在中国生活、用中文写作、旨在向中国人推介日本的写手。与关注政治和社会热点问题的加藤不同,从她近年在《南方周末》、《lohas乐活》等主报刊发表的作品来看,家庭主妇吉井忍主攻日本文化,特别是有关吃的写作,更是受到中国小青年的欢迎。

以她为中国丈夫制作的便当为实例的“季节便当”系列电子书在去年陆续推出,已成为“豆瓣阅读”的人气作品。一年之后,原来按季节分别出版的四本书合为一,成为《四季便当》,在“理想国”品牌下出版。

消息源:光明网

源作者: yfs001

 

我们的典型案例

携手走向共赢